『创新成果』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专注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与卫星通信服务,实现飞发一体化控制与自主飞行能力。平台支持多终端接入,为运输航空、通用航空和飞行管控提供智慧连接方案。

连接亚非大陆!中国科学家突破全球化量子通信技术瓶颈

2025-03-21  

  新华社合肥3月20日电(记者徐海涛、陈诺)一头连接亚洲东部的中国,一头连接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,以中国微纳量子卫星为桥梁,中非联合科研团队近期成功实现12900多公里距离的洲际量子通信。

  3月20日,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杂志刊发论文,介绍了这次全球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首次量子通信,称其为“向长距离安全量子通信的现实飞跃”。

  近期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、彭承志、廖胜凯等人,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,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纳量子卫星与小型化、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。他们与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科研团队合作,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量子密钥,成功将一张中国长城图片和一张南非实验现场图片完成“一次一密”加密,实现跨越南北半球的远程安全传输。

  量子通信技术,是迄今唯一可实现“信息论可证”的保密通信方式,可大幅提升信息的安全传输水平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,使用光纤传输的城域城际量子通信已发展成熟并初步应用,但要实现跨洲联洋的全球性远程量子通信,需要借助量子卫星平台。本次洲际量子通信使用的是新型微纳量子卫星“济南一号”。

  “以前要实现一次星地间的量子通信,大约需要三四天时间,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实时通信。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、“济南一号”项目负责人廖胜凯介绍说,此外,“济南一号”的载荷重量只有约23公斤,重量不到“墨子号”的十分之一,而光源频率提升约6倍。

  2016年,中国潘建伟科研团队牵头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发射升空,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。

  据悉,与9年前相比,此次实现连接亚非两大洲的量子通信,在通信性能和设备集成等方面都有重大提升。

  当年的第一代量子通信卫星地面站重约13吨,现在只有不到100公斤重,可以方便地部署到城市、山区、高原等各种环境。这些技术进步提升了量子通信的实用性和经济性,为大规模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,使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成为可能。

  对于中非联合科研团队实现的成果,《自然》杂志审稿人称赞这是“技术上令人钦佩的成就”,认为“其展示了卫星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成熟,代表了构建量子和经典通信卫星星座的里程碑”。kaiyun官网中国 开云

上一篇:银河航天创新卫星通信专利:利用微波与激光提升数据安全传输速率
上一篇:华为 Pura X 阔折叠手机支持天通卫星通信

猜你喜欢

微信

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